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荒漠猫的演化遗传、分类和保护研究进展
刘珂, 韩思成, 遇赫, 罗述金
生物多样性    2022, 30 (9): 22396-.   DOI: 10.17520/biods.2022396
摘要   (3444 HTML116 PDF(pc) (938KB)(3185)  

荒漠猫(Felis bieti)是中国特有的野生猫科动物, 也是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猫科动物之一, 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Vulnerable, VU), 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文对荒漠猫的野外分布现状、分类学地位、遗传多样性、演化史以及致危因素等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以期为荒漠猫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荒漠猫定名于1892年, 其分类学地位长期存在争议。形态学证据支持其独立物种的划分, 但分子遗传学研究则表明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ornata)等野猫亚种之间的演化距离相当, 建议将其归为野猫亚种(F. s. bieti)。然而研究也表明包括荒漠猫在内的各野猫支系之间的分歧时间已有100万年以上, 因此解决野猫类群分类学争议的另一种可能是将所有野猫亚种提升为物种水平, 从而维持荒漠猫的独立物种地位, 不过这需要对所有野猫类群在全基因组层面深入全面地分析。最新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 s. ornata)存在着古老的基因交流, 与青藏高原同域家猫之间存在近期且广泛的基因渗透。该遗传杂交信号以荒漠猫到家猫为主并局限于荒漠猫分布区, 时间尺度对应于20世纪中叶, 可能与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猫种群在当地的增长有关。该发现也意味着青藏高原增长的家猫种群对于同域分布的野猫产生的遗传影响将是亟需关注的问题。IUCN最新评估结果显示, 荒漠猫明确分布区域仅限于青藏高原东部, 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紧邻青海的西藏东南部局部区域。荒漠猫当前面临着包括鼠药施用造成的二次毒害、毛皮贸易、开发建设造成的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路撞以及与同域家猫杂交等在内的直接或潜在威胁。对荒漠猫开展更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以及评估并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 是保护我国唯一的特有猫科动物的重要举措。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2 中国荒漠猫县级水平分布示意图(修改自Luo et al, 2022)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根据记载, 荒漠猫在中国西部包括甘肃、四川、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和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Jacobi, 1923; Allen, 1938; Pocock, 1951; 高耀亭等, 1987; Wang, 1990)。然而, 研究者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整理以及对标本或活体动物的检验和核对发现, 许多荒漠猫的记录属于鉴定错误或者来源不可靠(He et al, 2004)。来自新疆、宁夏和内蒙古的荒漠猫记录属于其他野猫谱系(亚洲野猫)或家猫, 或者来源不可靠无法证实(Haltenorth, 1953; Guggisberg, 1975; Groves, 1980; Sunquist & Sunquist, 2002; Smith & Xie, 2008)。通过对相关荒漠猫的分布资料, 尤其是过去十多年来自然观察记录及红外相机调查结果的核实, 其县级分布区如表1所示(Luo et al, 2022)。一个县只要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即可认为该县为荒漠猫的分布区: (1)该县通过红外相机捕捉或直接拍摄到过荒漠猫的活体或者尸体; (2)该县为荒漠猫剥制标本等样品的确切地理来源; (3)该县虽然近期没有确切的荒漠猫野外记录, 但这可能是由于野外调查的匮乏, 根据可靠的信息仍可判定该县为荒漠猫分布区的可能性较高。以县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坐标作为分布点, 通过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计算其分布范围, 其中位于格尔木市的记录仅来自于西宁动物园的动物来源记载(廖炎发, 1988), 而无更确切的分布信息, 因此将该点排除在分布区域之外, 最终得到荒漠猫分布面积为941,620 km2 (图2)。综上所述, 荒漠猫明确的分布区域确定为青藏高原东部, 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紧邻青海的西藏东南部的部分地区。
目前尚没有关于荒漠猫种群数量的研究和报道, 通过其分布区面积和种群密度可做粗略估计(Luo et al, 2022)。荒漠猫的分布面积(图2)大约941,620 km2, 以其近缘野猫种群密度为参考, 荒漠猫成体数目保守估计不到1万只(Luo et al, 2022)。基于现有的荒漠猫野外记录, 可以推测其种群实际栖息地仅占分布区的部分区域。假设荒漠猫的实际栖息地面积仅为分布区域的50%或25%, 而密度范围为1-10只/100 km2, 则荒漠猫个体数预计在2,354-47,081只之间。假设其中50%的荒漠猫为成体, 则其成体数目在1,177-23,540只之间。根据这一估算结果, 并考虑到荒漠猫种群正在面临的威胁以及潜在威胁包括鼠药施用造成的二次毒害、毛皮贸易、西部开发造成的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以及与当地家猫种群之间的遗传杂交现象(He et al, 2004; Sanderson et al, 2010; Yu et al, 2021), 荒漠猫成体数目保守估计不到1万只。且这些威胁因素的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荒漠猫种群数量继续下降。
# 该县为荒漠猫分布区的可能性较高 ...
Die Wildkatzen der Alten Welt
5
1953
... 根据记载, 荒漠猫在中国西部包括甘肃、四川、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和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Jacobi, 1923; Allen, 1938; Pocock, 1951; 高耀亭等, 1987; Wang, 1990).然而, 研究者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整理以及对标本或活体动物的检验和核对发现, 许多荒漠猫的记录属于鉴定错误或者来源不可靠(He et al, 2004).来自新疆、宁夏和内蒙古的荒漠猫记录属于其他野猫谱系(亚洲野猫)或家猫, 或者来源不可靠无法证实(Haltenorth, 1953; Guggisberg, 1975; Groves, 1980; Sunquist & Sunquist, 2002; Smith & Xie, 2008).通过对相关荒漠猫的分布资料, 尤其是过去十多年来自然观察记录及红外相机调查结果的核实, 其县级分布区如表1所示(Luo et al, 2022).一个县只要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即可认为该县为荒漠猫的分布区: (1)该县通过红外相机捕捉或直接拍摄到过荒漠猫的活体或者尸体; (2)该县为荒漠猫剥制标本等样品的确切地理来源; (3)该县虽然近期没有确切的荒漠猫野外记录, 但这可能是由于野外调查的匮乏, 根据可靠的信息仍可判定该县为荒漠猫分布区的可能性较高.以县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坐标作为分布点, 通过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计算其分布范围, 其中位于格尔木市的记录仅来自于西宁动物园的动物来源记载(廖炎发, 1988), 而无更确切的分布信息, 因此将该点排除在分布区域之外, 最终得到荒漠猫分布面积为941,620 km2 (图2).综上所述, 荒漠猫明确的分布区域确定为青藏高原东部, 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紧邻青海的西藏东南部的部分地区. ...

# 该县为荒漠猫分布区的可能性较高 ...
青海荒漠猫的一些生物学资料
9
1988
... 根据记载, 荒漠猫在中国西部包括甘肃、四川、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和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Jacobi, 1923; Allen, 1938; Pocock, 1951; 高耀亭等, 1987; Wang, 1990).然而, 研究者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整理以及对标本或活体动物的检验和核对发现, 许多荒漠猫的记录属于鉴定错误或者来源不可靠(He et al, 2004).来自新疆、宁夏和内蒙古的荒漠猫记录属于其他野猫谱系(亚洲野猫)或家猫, 或者来源不可靠无法证实(Haltenorth, 1953; Guggisberg, 1975; Groves, 1980; Sunquist & Sunquist, 2002; Smith & Xie, 2008).通过对相关荒漠猫的分布资料, 尤其是过去十多年来自然观察记录及红外相机调查结果的核实, 其县级分布区如表1所示(Luo et al, 2022).一个县只要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即可认为该县为荒漠猫的分布区: (1)该县通过红外相机捕捉或直接拍摄到过荒漠猫的活体或者尸体; (2)该县为荒漠猫剥制标本等样品的确切地理来源; (3)该县虽然近期没有确切的荒漠猫野外记录, 但这可能是由于野外调查的匮乏, 根据可靠的信息仍可判定该县为荒漠猫分布区的可能性较高.以县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坐标作为分布点, 通过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计算其分布范围, 其中位于格尔木市的记录仅来自于西宁动物园的动物来源记载(廖炎发, 1988), 而无更确切的分布信息, 因此将该点排除在分布区域之外, 最终得到荒漠猫分布面积为941,620 km2 (图2).综上所述, 荒漠猫明确的分布区域确定为青藏高原东部, 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紧邻青海的西藏东南部的部分地区. ...

# 该县为荒漠猫分布区的可能性较高 ...
青海荒漠猫的一些生物学资料
9
1988
... 根据记载, 荒漠猫在中国西部包括甘肃、四川、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和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Jacobi, 1923; Allen, 1938; Pocock, 1951; 高耀亭等, 1987; Wang, 1990).然而, 研究者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整理以及对标本或活体动物的检验和核对发现, 许多荒漠猫的记录属于鉴定错误或者来源不可靠(He et al, 2004).来自新疆、宁夏和内蒙古的荒漠猫记录属于其他野猫谱系(亚洲野猫)或家猫, 或者来源不可靠无法证实(Haltenorth, 1953; Guggisberg, 1975; Groves, 1980; Sunquist & Sunquist, 2002; Smith & Xie, 2008).通过对相关荒漠猫的分布资料, 尤其是过去十多年来自然观察记录及红外相机调查结果的核实, 其县级分布区如表1所示(Luo et al, 2022).一个县只要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即可认为该县为荒漠猫的分布区: (1)该县通过红外相机捕捉或直接拍摄到过荒漠猫的活体或者尸体; (2)该县为荒漠猫剥制标本等样品的确切地理来源; (3)该县虽然近期没有确切的荒漠猫野外记录, 但这可能是由于野外调查的匮乏, 根据可靠的信息仍可判定该县为荒漠猫分布区的可能性较高.以县级行政单位的地理坐标作为分布点, 通过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计算其分布范围, 其中位于格尔木市的记录仅来自于西宁动物园的动物来源记载(廖炎发, 1988), 而无更确切的分布信息, 因此将该点排除在分布区域之外, 最终得到荒漠猫分布面积为941,620 km2 (图2).综上所述, 荒漠猫明确的分布区域确定为青藏高原东部, 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紧邻青海的西藏东南部的部分地区. ...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