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华1*, 曾岩2,4, 金效华3,4
Zhihua Zhou1*, Yan Zeng2,4, Xiaohua Jin3,4
1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Center,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
2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3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4 Endangered Species Scientific Commission, P. R. China, Beijing 100101, China
摘要: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是基于有效许可证制度的强势国际公约, 其附录调整、条款解释和执行建议对全球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国际贸易有深远影响。CITES缔约方大会的议事规则, 特别是投票表决机制, 在其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CITES议事规则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历史演变和重点争议。文章汇总了1997年CITES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以来附录修订提案的投票情况和结果, 并以关键时间点上CITES海洋动物物种议题的投票决策为例, 讨论了CITES与其他生物多样性相关多边国际协定(如《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的缔约方大会议事规则中投票规则, 包括投票权利、多数票要求、秘密投票和重开辩论等方面的异同。比较发现: (1)其他国际协定大多倾向于协商一致, 而CITES经常使用投票机制, 助推其更快做出决策; (2) CITES实质性议题的通过需获得2/3多数, 而不结盟国家经常难以协调到足够票数, 欧盟的主导性增强; (3) CITES特定动议(如重开辩论、秘密投票等程序性规则)增加了谈判的激烈程度, 但对于维护中小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4)相比其他国际公约, CITES过度使用投票表决, 虽然有利于使物种的国际贸易得到较快控制, 但也导致有的缔约方因缺少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无法有效执行相关决议决定, 不利于缔约方通过国际合作解决问题。我们建议深入研究各公约和协定的议事规则, 密切跟踪规则演变和决策趋势, 积极维护秘密投票规则, 加强与其他缔约方的沟通, 推动形成科学严谨、公平合理、积极有效的管理规范, 以保证合法贸易正常开展, 打击非法贸易, 贡献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