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构建的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
牛克昌, 刘怿宁, 沈泽昊, 何芳良, 方精云

Community assembl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neutral theory and niche theory
Kechang Niu, Yining Liu, Zehao Shen, Fangliang He, Jingyun Fang
表1 群落中性理论的检验总结
Table 1 Summary of the empirical tests of community neutral theory
验证项 待检验假设 检验区域 主要结论 相关文献





检验群落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和拓殖能力是否相同 热带雨林乔木 大部分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和拓殖能力不符合中性假设 Chave, 2004; Hubbell, 2006
自然群落中, 物种的功能属性与群落结构是否有关 高寒草地、温带草原、热带雨林 群落组分种对环境响应各异, 物种功能性状与群落结构变化有关, 不符合中性假设 Fargione et al., 2003; Adler, 2004; Harpole & Tilman, 2006; Chu et al., 2007; Kraft et al., 2008; Niu et al., 2008
物种是否可相互替代以及物种间相互作用是否等价性 热带雨林乔木 物种不可替代, 种间作用不等价, 如同属内物种相互作用强于异属物种。 Kelly et al., 2008
物种入侵和拓殖成功率是否与入侵物种的属性以及群落结构有关 各类入侵物种和被入侵植物群落 大多研究表明物种的成功拓殖与物种本身属性和入侵群落属性有密切关系; 也有研究表明入侵与物种和群落属性无关。 Fargione et al., 2003; Cadotte et al., 2006; MacDougall et al., 2009





自然群落物种分布模式是否与中性理论预测一致。 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亚高寒草地、鱼类、腕足类生物化石、鸟类。 大多数的群落中, 物种多度分布符合中性理论预测。 Condit et al., 2002; Volkov et al., 2003; Alonso & McKane, 2004; Etienne & Olff, 2004a; Olszewski & Erwin, 2004; He, 2005; Houlahan et al., 2007; Volkov et al., 2007; Muneepeerakul et al., 2008; 杜晓光和周淑荣, 2008
比较中性模型和其他模型种对物种多度分布的拟合。 重新检验之前经验检验数据 中性模型的拟合符合程度并不比其他模型拟合的好。 McGill, 2003; McGill et al., 2006; Volkov et al., 2007



扩散对现实群落构建有作用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温带落叶阔叶林 不同的群落类型、不同研究尺度, 生态位构建和扩散限制相对作用贡献不同, 如图4所示. Condit et al., 2002; Tuomisto, 2003; Gilbert et al., 2004; Karst et al., 2005; Jones et al., 2006; Cielo et al., 2007; Chave, 2008; Jones et al., 2008; Legendre et al., 2009
岛屿中的物种数是否与物种属性有关。 岛屿生物的重新拓殖, 植物和蝴蝶种群等。 岛屿植物拓殖能力与其叶片坚韧程度相关; 蝴蝶多度与其寄主植物生物量相关 Yamamoto et al., 2007; Burns & Neufeld,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