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顾丁, 彭艳琼, 杨大荣 %T 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小蜂间寄主识别行为的趋同进化 %0 Journal Article %D 2012 %J 生物多样性 %R 10.3724/SP.J.1003.2012.06012 %P 324-329 %V 20 %N 3 %U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rticle_7170.shtml} %8 2012-05-20 %X

在高度专性传粉的榕树–榕小蜂互惠共生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非传粉小蜂,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进入果腔后也能为榕树传粉, 且在形态和物候上已与传粉榕小蜂发生了趋同进化。但其寄主识别行为是否也与传粉榕小蜂发生了趋同进化还不得而知。我们在西双版纳选择了钝叶榕(Ficus curtipes)及其3种进果繁殖小蜂开展了相关的行为实验。3种小蜂中, 1种是钝叶榕的专性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sp.), 另外2种是寄居性非传粉小蜂(杨氏金小蜂Diaziella yangiLipothymus sp.), 这2种非传粉小蜂进入果腔后也像传粉榕小蜂那样为钝叶榕传粉。我们以钝叶榕不同发育时期的榕果及这3种小蜂为材料, 采用Y型嗅觉仪观察了这3种小蜂对各发育时期榕果和信息化学物质6-甲基-5-庚烯-2-醇、6-甲基-5-庚烯-2-酮及这2种化合物的混合物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 当提供雌花期榕果与其他发育时期榕果和空气对照供这3种小蜂选择时, 它们均显著地偏向于选择雌花期榕果; 当提供雄花期榕果与其他发育时期榕果和空气对照供这3种小蜂选择时, 它们均显著地偏向于选择其他发育时期榕果和空气对照, 即都会避开雄花期榕果; 此外, 这3种小蜂均对钝叶榕雌花期果释放的一种主要化合物6-甲基-5-庚烯-2-醇的同一剂量 (1 µL)表现出显著的偏好。这一结果为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小蜂间的寄主识别行为趋同进化的假说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