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波1、2, 常艳芬1. 西双版纳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6): 856-860. |
[2] |
周喜乐, 严岳鸿. 两种蕨类植物孢子囊柄的结构观察[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3): 271-274. |
[3] |
王弯, 杨文利, 窦平, 赵冉冉, 张钢民. 基于三种叶绿体基因序列的证据分析阴石粉背蕨和金粉背蕨的关系[J]. Plant Diversity, 2015, 37(03): 301-308. |
[4] |
郭严冬, 王全喜, 李保贵, 曹建国. 阔叶鳞盖蕨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6): 747-754. |
[5] |
杨世雄, Nguyen Hieu, 赵东伟, 税玉民. 东京金花茶百余年后的重新发现[J]. Plant Diversity, 2014, 36(05): 585-589. |
[6] |
王凡红1、2、3, 李德铢1、2, 薛春迎1、2, 卢金梅1、2.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的科属比较[J]. Plant Diversity, 2013, 35(6): 791-809. |
[7] |
武素功1, 向建英1, Phan Ke Loc2、3, Onevilay Souliya 4. 越南、老挝蕨类植物新记载 (3)——凤尾蕨属[J]. Plant Diversity, 2012, 34(01): 22-24. |
[8] |
曹建国, 代小菲, 王全喜. 傅氏凤尾蕨精子发生超微结构的研究[J]. Plant Diversity, 2010, 32(4): 303-314. |
[9] |
张鹏涛1 , 2 , 何 隽1 , 许 刚1 , 涂 琳1 , 郭 娜1 , 赵 昱1 , 彭丽艳1 , 赵勤实1 . 蕨类植物里白中一个新的对映- 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J]. Plant Diversity, 2009, 31(02): 183-186. |
[10] |
方云山, 杨亚滨, 杨明惠, 杨雪琼, 董刘宏, 丁中涛 . 苏铁蕨的化学成分[J]. Plant Diversity, 2008, 30(6): 725-728. |
[11] |
董仕勇.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3): 277-285. |
[12] |
杨逢春1 , 胡新文2 , 尤丽莉2 . 海南蕨类植物自然分布及区系组成[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2): 155-160. |
[13] |
王金虎1, 2 , 郝日明3 , 汤庚国1 . 江苏蕨类植物区系[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2): 137-144. |
[14] |
曹建国, 于晶, 王全喜.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的形态Ⅶ . 桫椤科[J]. Plant Diversity, 2007, 29(01): 7-12. |
[15] |
张鹏涛1、 2, 何隽1, 许刚1, 涂琳1, 郭娜1, 赵昱1, 彭丽艳1, 赵勤实1. 蕨类植物里白中一个新的对映- 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J]. Plant Diversity, 2006, 02(02): 183-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