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吴雪琴, 徐刚标, 梁艳, 申响保 %T 南岭地区观光木自然和人工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0 Journal Article %D 2013 %J 生物多样性 %R 10.3724/SP.J.1003.2013.09138 %P 71-79 %V 21 %N 1 %U {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CN/abstract/article_7060.shtml} %8 2013-01-20 %X

迁地保护是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措施。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是古老的孑遗树种, 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营建迁地保护林是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 但已经营建的迁地保护林每个种群目前只保存下来几十株个体。为了评价这些迁地保护林的遗传多样性现状, 作者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南岭地区观光木3个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和4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62个条带, 其中301个为多态条带, 多态条带百分比(P)为83.2%, 各种群P值为37.9-62.2%, 平均为53.1%, 表明观光木在物种和种群水平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自然种群总体P值和Shannon信息指数(I)(80.9%, 0.3629)均高于人工迁地保护种群(66.6%, 0.2990), 说明人工迁地保护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结构分析表明3个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均有可能来源于源口自然种群。4个自然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95, 表明自然种群间存在显著遗传隔离, 基因流受阻和生态环境差异是造成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迁地保护工作中, 我们建议从不同生态地理区收集种质材料, 并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开展迁地保护工作, 同时开展观光木种群生态生殖生物学研究。